k1体育棋牌网址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k1体育棋牌网址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2016-09-08 15:42    点击:1631次    作者:    来源:k1体育棋牌网址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科水平是衡量一个学院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鲜明的学科特色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科建设是提升办学层次、提高竞争力、促进发展的第一要务,它对学术梯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我们很清楚,只有在做好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未来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社会实践能力、专业基础扎实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才能在社会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按照学校“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四项规划”制定工作的安排意见”和我院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学科现状,特制定我院学科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的现状与规划依据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化学、环境科学及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化学本科专业分师范方向、主修化学辅修英语教育方向、化工工艺教育三个方向。还有化学教育、应用化工技术、科学教育三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化学、环境科学及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三个学科门类,从而形成以理学为主,工学为辅的专业格局。

2006年我院的“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三级学科被确定为学校首批A类重点学科。四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以绿色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所为平台,以创建省级重点学科为第一目标,以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通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建设、基本条件建设、科研建设,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了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的基本情况

本学科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9人,高职称比47%;有博士6人,硕士15人,另有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高学历比61.8%;在年龄层次方面35岁以下教师12人,35~4511人,46岁以上教师11人,平均年龄41岁,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青年教师占总数的67.6%。教师中有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5人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全省师德标兵称号有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兰州交通大学1人,甘肃农业大学1人),现有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

四年来,我们利用学校投入的仪器设备费和重点学科建设费,根据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添置了一批大型教学仪器和设备,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实验条件,提升了实验层次,规范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在办公场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2008年我们建设了纳米材料实验室、微波有机合成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实验室、水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等五个研究性实验室。2009年新建和扩建了基础环境实验室和基础化工实验室,补充了分析测试设备,使研究和实验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化、合理化。现有各类实验用房45间,2104.9平方米。800元以上仪器设备775台件,仪器设备总值724万元。重建了院图书资料室,增加了一级学术期刊的订阅量,。这些研究室和实验室的建立及文献资料的建设,为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从事科学实验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化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上。现有在校本科生625人。为了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人才,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有“绿色功能纳米材料”、“绿色有机合成”和“有机分析与环境保护”三个研究方向,经过四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年龄梯队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基本合理的学术队伍。“十一五”期间,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厅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众多项目上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6年以来,完成并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3项,其中一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参与的科研项目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目前在研项目18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948项目(横向)子课题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5项,甘肃省工业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创新项目1项,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4项,博士科研启动2项,获资助科研经费102.2万元,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2.62万元。在省级以上刊物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18, 其中在SCISCIE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编《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学习指导》等教材或教学参考书2部,参编《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1部。学术交流形式多样,受邀参加各级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4人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讲学3人次、国内知名专家讲学15人次。先后承办了甘肃省高校化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甘肃省化学会第25届年会及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课程建设始终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到目前为止,化学专业四大主干课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为校级精品课程。为了充分发挥我院师生英语水平较高的优势,增强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院从20079月开始在学院内进行《化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试点工作,20089月专业主干课程《有机化学》也实现了双语教学,2008年我们开始在化学专业本科生中实行主辅修教学,2009年我们实现了专业主干课程《分析化学》的双语教学,同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招收化学专业双语班,将辅修英语列入学校培养计划。

3.存在的问题

1)从学术队伍来说,省级以上的学术带头人缺乏,这将对重点学科的长远发展和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产生一定的制约。

2)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的级别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很少,省市级的科研项目也偏少,获奖的级别及数量比较低,科研论文的层次还需要提高。

3)学科发展的思路尚不十分明确,教学计划尚不完善,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均衡,这将影响学院的整体发展进程。

4)学科建设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所获项目经费只能进行基本研究,无法购置相关仪器设备,急需购置一批学科建设的实验设备与仪器

(二)“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医药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过去和现在,化学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科学研究中最受重视,也是产生影响最大的学科领域之一。在特别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实现低能耗、低排放、资源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开发新型能源和绿色制品等一系列目标来说,化学的贡献都将得到更加极致的体现。

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在世界上,美国化学会成立有“绿色化学研究所”;日本制定了以环境无害制造技术等绿色化学为内容的“新阳光计划”;欧洲、拉美地区也纷纷制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科研计划。绿色化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与任务之一。政府直接参与,产学研密切合作已成为国际上绿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显著特点。在我国,绿色化学的提出已有15年的历史。从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的院士咨询课题,到将绿色GDP纳入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

绿色化学是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绿色化学需要吸收了当代物理、生物、材料、信息、计算机等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新发展;从环境观点看,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看,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化学的目的是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它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对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和产物、副产物等的产生,力求使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实现废物的“零排放”。绿色化学要求设计经济可行的绿色产品;发展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反应中的起始原料的化学,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从新的起始原料出发,发展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新反应来完成目标物的合成。这就要求化学工作者要进一步认识化学本身的科学规律,通过对相关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探索新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的可能性及其选择性的调节与控制,发展新型环境友好化学反应,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

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门新星学科,它主要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根据中央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必须使国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加速培养有创业、敬业精神的、高质量的环境科学技术与管理专门人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或城市群人口与经济活动密集,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对于培养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人才,对我国城市和城市群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作为当今涉及全球热点问题的学科,我们在发展上存在很大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是作为新生本的院校,存在着基础薄弱、软硬件缺乏等困难。如何抓住机遇,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1.以《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定量评估标准》、《高等学校化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文件为标准,在原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学院“面向化学化工基础教育,服务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培养石油化工应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科为龙头、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应用为重点、以企业为依托”的学科建设总思路,根据学科发展的前瞻性,规划学院学科建设。

2.整合全院各学科力量,强力打造“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使之成为省内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最终培育成省级重点学科;稳步发展“环境科学”学科,使之成为新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生长点;加快“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学科建设步伐,使之成为甘肃强势学科。逐步形成适应21世纪国家、甘肃省经济及城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结构体系,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理学学科与工科学科互补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学科建设定位与战略目标

1.学院学科建设定位

按照社会对化学、化工和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院的自身优势,强力打造“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稳步发展“环境科学”学科;加快“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学科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工学为主,理学为辅,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

2.学院学科建设战略目标

1)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

所属学科门类:理学(07

所属一级学科:化学(0703

二级学科代码:070303

主要研究方向:

① 环境友好型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通过固相法、微波辐射法、乳液法、模板法等方法,以聚合物为载体,以金属氧化物类纳米粒子为催化活性中心,建立一系列新型的高效催化体系,包括可见光响应型纳米光催化剂。产品有望在有机合成、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同时通过分析其化学、力学、热学、光学、摩擦学、电磁学与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能,探索其在导电材料、二次充电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生物传导材料、光电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放大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② 非线性化学研究

以化学振荡现象为工具,研制高选择性溴离子电极,研制筛选新的振荡体系,用于建立食品动物禁用的“克伦特罗”等21类兽药、“沙丁胺醇”等40种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违禁药物及“三聚氰胺”等食品违禁添加剂的分析检测方法。拟采用GC-MS法建立甘肃中草药的挥发油特征谱库、采用化学振荡手段建立甘肃中草药的水溶性成分的化学振荡谱库、采用原子吸收或发射法建立甘肃中草药的微量元素谱库。

③ 绿色有机合成

使用可再生或非短缺资源,研究开发原子经济、安全、污染最小排放的工艺技术,开发有益于人类健康、与环境相容、和生态平衡发展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化学化工技术。结合在催化新材料和合成新技术方面的自身优势,着重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技术,重点开发微波场、超声波场及超临界条件下节能新技术。

2)环境科学学科

所属学科门类:理学(07

所属一级学科:环境科学类(0714

二级学科代码:071401

主要研究方向:

① 生物技术与城市环境生态

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目标,运用环境科学、化学生态学、植物学和生态学的技术和原理,在城市环境、城市生态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城市环境微生物毒理研究

在已经开展植物种子发芽期毒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西部各城市所面临的饮水水资源短缺和城市饮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植物净化污水研究为内容,寻找一种低廉、高效的饮水及城市污水处理途径,从而促进城市景观及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

③ 环境及生物样品的色谱分离与分析

针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成分的特点,通过合成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的吸附材料对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富集,然后利用HPLC方法进行准确测定,实现对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同时借助HPLC手段进行药物及杀虫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植物源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分布研究。

3)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

所属学科门类: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化工与制药类0811

二级学科代码:081101

主要研究方向:

C2-C3馏分选择加氢脱炔催化剂

选择加氢脱炔方面,催化剂要有更高的选择性,通过选择加氢来提高乙烯、丙烯的产量。大幅降低绿油生成量,以满足长周期运行的目的,要有更好的操作弹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原料与工艺。

C4-C9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

针对单套乙烯装置产能的扩大,副产馏分产量增加,裂解馏分切割与利用趋于更加精细,需要通过不同加氢处理方式实现综合利用,裂解馏分全面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乙烯装置发展的趋势。

3.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

① 承担学院化学(师范方向)、化学(化工工艺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②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力争将《无机化学》(本)、《分析化学》(本)课程建设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③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年轻教师尽快成材。具体联系人员为:李生英-王永红;赵国虎-魏云霞;白 -马明广。

④ 五年内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吸呐各类基金不少于40万元。

⑤ 五年内力争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5篇以上,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篇以上,在SCISCIE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

⑥ 编著并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绿色化学》1部。

⑦ 积极申报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争取获省级奖2~3项。

2)环境科学学科

① 承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②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力争将《环境学导轮》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③ 筹建环境科学实验室;

④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年轻教师尽快成材。具体联系人员为:高天鹏- 鸣;张 -陈宏彬;张国福-饶红红。

⑤ 五年内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吸呐各类基金不少于100万元。

⑥ 五年内力争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5篇以上,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篇以上,在SCISCIE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

⑦ 积极申报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争取获省级奖2~3项。

3)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

①承担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②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力争将《石油化学》(本)课程建设成为k1体育棋牌网址精品课程;

③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年轻教师尽快成材。具体联系人员为:王桂良-叶鹤玲;陈明凯-王永红;张应年-朱彦荣。

④ 五年内争取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吸呐各类基金不少于10万元。

⑤ 五年内力争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上,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篇以上,在SCISCIE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

⑥ 积极申报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争取获省级奖1~2项。

三、“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基本保障

(一)主要措施

在“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要采取“规划先行、层层推进,名师领衔、形成梯队,科学布点、加大投入,充实内涵、重视效果”的措施,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提质量、出精品、升地位、扩影响为目标,积极促进两个重点学科的建设。

1、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抓项目,促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首要任务,树立抓项目,跑项目意识,积极争取和承担省级和国家级的重点科研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各自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根据学校和我院的实际与可能,立足西部大开发和甘肃经济发展的大局,确立科研的主攻方向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其次,要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学校,主动介入,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使科研能够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地方、面向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型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社会服务,吸引社会、企业、国家等多方投入,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特别要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申请。在承担重大纵向科研课题中,注意与兄弟院校联合申报,以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交流,增强学院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强项目管理

协助科技处做好在研项目的考核与管理、结题与鉴定、专利的申请等工作,多渠道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大力开展应用研究,为甘肃经济建设服务。

3、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

以培养、引进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为重点;以优化结构,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为主线;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创造青年教师成材途径。培育与引进相结合,造就全省知名的领军人物,争取培养2人以上省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引进1名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并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努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制定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规定,应用化工、环境科学学科要采用超常规措施引进人才。在政策、制度上保证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任用。积极推荐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优秀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鼓励、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研究或进修深造,参与前沿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鼓励教师评定技能型职称,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根据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内容和日程安排,争取每年参加全国性、国际性专业学术会议3~4次。聘请外校(所)专家每年为本院师生做学术报告2~3场。创造条件,在经费保证、绿色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工作上水平以后,举办1次全国性的“绿色化学实验与教学” 研讨会或学术会议,举办2-3次省级研讨会或学术会议。每年邀请2-3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访问,举办学术讲座,参与指导专业建设和学位点建设;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兼职、客座或特聘教授,参与并指导我院教学研究工作。要求我院的教授博士每人每年为本院师生做1场学术报告。

5、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

学院在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科研工作;要把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对学科建设要做到组织、任务、职责、措施“四落实”。严格各级各类岗位目标考核制度,严格科研项目进展检查工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学科建设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保证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基本保障

1.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

1)人才配置

研究方向名称

出生

年月

最后学位

或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

环境友好型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李生英

1966.07

博士

无机化学

许世红

1966.07

硕士

副教授

无机化学

何丽

1973.11

硕士

副教授

无机化学

魏云霞

1980.07

博士

分析化学

1966.04

学士

实验师

无机化学

非线性化学研究

赵国虎

1964.04

博士

分析化学

霍彩霞

1973.05

硕士

分析化学

马明广

1975.08

硕士

化学工程

1979.08

硕士

助理实验师

应用化学

赵象禄

1985.01

专科

实验员

分析化学

绿色有机合成

1963.08

博士

绿色化学

李康兰

1959.04

硕士

高级实验师

有机化学

吕亚娟

1965.03

硕士

实验师

实验化学

文婕英

1965.01

学士

副教授

有机化学

2)经费保障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科的建设将以绿色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所为平台,以科研课题为依据,实行项目带动学科的建设。本重点学科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如下:

序号

负责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起止年限

资助

经费

1

李生英

新型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2010

3.0

2

李生英

“桑泽”烟剂农药的产业化与新品种的研制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7-2010

5.0

3

李生英

可见光响应型纳米光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08-2010

5.0

4

李生英

导电聚合物/半导体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甘肃省教育厅第二批科研项目

2006-2008

自筹

5

赵国虎

化学振荡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应用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

2008-2011

1.5

6

赵国虎

化学震荡及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

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2011

3.0

7

赵国虎

二胺基甲苯生产新工艺

省工信委项目

2009-2012

6.5

8

赵国虎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指纹标记方法研究

k1体育棋牌网址博士启动金项目

2009-2011

1.0

9

新型多环含氟液晶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应用研究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项

2006-2008

1.0

10

新型多环含氟液晶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应用研究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2008

1.0

11

羰基烯基化的新合成方法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8

5.0

12

许世红

PVD金属薄膜表面自组装长链烷基磷酸脂的研究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

2006-2009

0.2

13

许世红

FCC型结构氢化物Mg基合金储氢性能研究

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2012

3.0

14

王桂良

中草药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

甘肃省教育厅第二批科研项目

2005-2007

自筹

15

何丽

纳米催化材料绿色合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甘肃省教育厅

2005-2007

自筹

合计经费

35.2

2.环境科学学科

1)人才配置

研究方向名称

出生

年月

最后学位

或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

生物技术与城市环境生态

高天鹏

1964.05

博士

植物学

1977.12

博士

有机化学

1978.10

硕士

生物化学

1979.10

硕士

资源环境

陈宏彬

1972.10

硕士

生态学

城市环境微生物毒理研究

常国华

1964.04

博士

副教授

环境科学

1955.09

学士

副教授

物理化学

1973.10

硕士

实验师

生物学

1979.02

硕士

实验师

有机化学

汪淼

1987.08

专科

实验员

环境科学

绿色有机合成

张国福

1955.11

硕士

分析化学

杨彩玲

1968.12

博士

副教授

分析化学

刘玲玲

1958.02

学士

副教授

物理化学

饶红红

1979.09

博士

有机化学

2)经费保障

环境科学学科的建设将以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所为平台,以科研课题为依据,实行项目带动学科的建设。本重点学科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如下:

序号

负责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起止年限

资助

经费

1

高天鹏

“绿色”双酶耦合技术从鲑鳟鱼废弃物中提取活性胶原肽工艺及中试研究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

2008-2010

15

2

高天鹏

有机无机复合缓释肥料型保水材料在旱地马铃薯生产中应用研究与示范

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2008-2009

15

3

高天鹏

敦煌盐生植物盐节木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克隆及盐胁迫下BADH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2012

25

4

高天鹏

鱼皮活性分离纯化,抗氧化研究及其氨基酸组分分析

k1体育棋牌网址博士启动金项目

2009-2011

2.0

5

常国华

环境纳米污染物和纳米材料微界面反应过程及生态效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9

1.0

6

常国华

城市森林碳氮循环及植物生长的TRIPLEX复合模型模拟技术引进

国家“948项目(横向)

2008-2010

10

7

常国华

西北地区应用耐寒水生植物处理淀粉污水的研究

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2009-2010

1.5

8

张国福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的计算机及管理

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2004-2006

0.8

合计经费

61.3

3.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学科

1)人才配置

研究方向名称

出生

年月

最后学位

或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

石油化工方向

张应年

1948.05

学士

有机化学

王桂良

1955.08

学士

有机化学

陈明凯

1962.08

硕士

副教授

分析化学

朱彦荣

1976.09

硕士

化学化工

叶鹤林

1981.06

博士

化学工程

王永红

1972.01

学士

无机化学

2)经费保障

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本科专业刚刚批下来,一切才开始。对本学科的建设,我们计划先从教学入手,保证今年招生顺利完成。现人员的配备已经到位,招生前的准备工作已正式启动。同时,启动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学科的科研课题的申报准备工作,以科研课题为依据,实行项目带动学科的建设。

二○一○年三月

Baidu
sogou